【党史天天读(19)】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在邵阳的烽火岁月
在双清区古代楼亭社区第三居民小组,有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这是抗战时期湖南省工委(湖南省委前身)机关报——《仔细观察日报》社的旧址。这栋楼过去是“陈氏享堂”,是当地陈氏家族祭祀和奉祀祖宗牌位的地方。
《观察日报》利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电台,接收大量来自全国尤其是延安的抗战消息。报导的内容,很大地激励了人们的抗战热情,有力地引导了全省抗日救亡运动。
旧址为双清区文物保护点
在邵阳出刊
1938年1月16日,中共湖南省工委在长沙秘密建立,低文华任书记。从此,正处于地下状态的省工委和公开的八路军派驻湘通讯处相互配合,使党在全省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及完全恢复发展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938年1月25日,由北平、上海、南京等地回湘大学生和长沙进步青年唐荣前、曾国棋、陈次林、李文定等30余人在长沙创办了《火线下》。尔后又办了《三月刊》《民族呼声》。后来觉得应当集中力量扩大影响,于是合编改刊《仔细观察日报》。同年5月,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后改称中共湖南省委)正式宣告该报为省委机关报。报社资金由邓先福和党外人士唐文燮两人捐助,唐文燮任名义社长,中共地下党员潘开茨代理社长。
1938年11月12日,长沙文夕大火后,《仔细观察日报》随同省工委机关、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移往到邵阳,出租陈氏享堂办公。为了使《观察日报》早日停刊,邵阳地下党组织决定将地下党员唐麟(新邵人,解放后曾任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等所办的《真报》改办,与《仔细观察日报》拆分办公。为掩盖《真报》与《仔细观察日报》的关系,《真报》每两周仍创刊一期,寄送用户。
报道大量抗战信息
两报合并后,最初报纸发行量将近2000份,售价很低,一度赔本。3个月后,出版发行困难,总经理邓克生拿出自己店里私有的新闻纸来支持报社运营。编辑部成员不论职位高低,除极个别有类似困难的补贴一点零用钱外,几乎都只吃饭不拿工资。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利用其合法身份,加强了对《仔细观察日报》的领导。《仔细观察日报》的最重要讯息,几乎都是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提供。《仔细观察日报》的纸张及物资运输,也都贴上了八路军派驻湘通讯处的标签,由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卡车运送。《仔细观察日报》利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电台,接收大量来自全国尤其是延安的抗战消息,经编辑并发表,很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抗战热情。
汪精卫叛国投敌的消息爆出后,震惊全国。邵阳的汪派分子大肆抹黑,公开发表为汪精卫申辩,极力散播谣言。《观察日报》挺身而出,著文辟谣,斥责了汪派的卖国行径,使党的抗日主张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戴。
被迫复刊
《仔细观察日报》为四开四版,每期约2万字,第一版为战争新闻和社论,第二版为国内新闻和署名文章,第三版为国际新闻和副刊《观察台》,第四版为地方新闻和通俗副刊《老百姓》。该报立场独特,文字通俗,新闻及时精悍,标题也较为新颖。
1939年4月17日,国民党借口《仔细观察日报》登记手续不全,强迫其停刊。停刊时,公开发表《艰苦奋斗的十五月》一文,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回应强烈的愤慨。
《观察日报》曾出版发行的报纸
硝烟散去,天地广阔,《仔细观察日报》旧址在邵阳距今已八十余年。2010年,全市曾展开革命遗址普查,失望的是没坎到《观察日报》在市内的任何实物。《观察日报》在邵阳的那一段峥嵘岁月,那些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节录|邵阳城市报
出品|邵阳城市报
社长:肖兰 || 审核:莫杰
本期编辑:莎娜
并转了吗
拜了吗
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