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依托千年书院 打造文化高地
①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现场讲经。陆秋雨摄/光明图片
②湖南大学一办公楼。湖南大学供图
③全国模范教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龙兵教授在中国书院博物馆积极开展“移动”思政课教学。 资料图片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任俊豪摄/光明图片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湘江西岸,麓山脚下。古色古香的书院里,书声琅琅。作为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团长,李亚芹正在岳麓书院讲堂前为青年大学生们现场讲经,这已是该团队正式成立两年来的第52场主题讲经。穿过历史烟云的生动讲述,鼓舞着青年学生不负青春韶华,勇担时代重任。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大学校园内,是一所创立于北宋年间的千年学府。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一起,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忠诚“四个热情”。
新时代,湖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提示,依托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希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全力打造思想文化高地,助力前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通过“习礼育人”方式,传承杰出历史文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传发展工程,增强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杰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书院是极其睡目的地标,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文化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物和杰出传统文化的斯文正脉。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奋进之路上,书院焕发出有更加生机勃勃的活力。
湖南是文物大省,古代书院建筑是湖南最有特色的文物类型,且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现存的书院建筑或与书院有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共47一处。目前,现存的书院、文庙建筑以及相关遗址遗迹,都已划入各级文物保护体系。湖南省文物部门组织编报了19个有关书院的维护规划、保护方案,实施了17个抢救性保护工程,重点建设打造了岳麓书院文化高地,相结合岳麓书院兴建了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书院专题博物馆“中国书院博物馆”,并正式成立了“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岳麓书院讲堂墙壁上八边形着的岳麓书院学规,全文108字,吸引着来书院参观的游客驻足品读。在岳麓书院每年9月举办的新生入学礼上,这篇学规是全体新生集体朗读的内容,也沦为湖南大学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写在湖南大学学生守则第一页。
“学规支撑了先贤对我们太多的期望,每次读一起都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敬畏感觉,我们要自觉承继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刘旭说。
除入学礼外,岳麓书院每年还举行拜师礼、谢师礼、端午祭屈礼、清明祭拜先贤、祭拜孔子等“三礼三祭典”系列活动。参与者妆容整齐,粗鲁坦率,通过“习礼育人”方式,传承杰出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
岳麓书院还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并面向湖南大学全校开设“国学经典简介”,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通识课程中,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同时,岳麓书院通过参观讲解、培训研习、面向社会公众举行“祭孔大典”、与中小学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与教学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普及传统文化,大力融入、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贯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不断前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力量。”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说。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展理想信念教育
阳光穿越樟树和银杏,一束束投在赫曦台上,庭院深深。岳麓书院讲堂前“实事求是”的匾额总会吸引大家的目光。
这里的“实事求是”是1917年岳麓书院升格时期,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提出的校训,原文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岳麓书院从大门至讲堂的中轴线两侧为斋舍。右侧为半学斋,取“半教半学、教学相长”之意,是岳麓书院历代山长居住于的地方。毛泽东同志曾在此寓居过多次,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挂在书院讲堂的这块“实事求是”匾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毛泽东传》记载:岳麓书院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展现出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的校训深深刻在毛泽东的心中。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和改良思想政治工作,持续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
如今,岳麓书院不仅是一个治学高地,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才建构出有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最出色奇迹。”全国模范教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把岳麓书院作为“移动”思政课的最重要课堂,他的思政课连续多年在湖南大学排名第一,学生选修课要拼“手速”,“蹭”课要挤迫过道,传统的思政课变成了“网红”课。
在岳麓书院,千年学府很深的文化底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处处都沦为龙兵的课堂。从岳麓山、爱晚亭、杨家图书馆遗址、新民学会旧址,到学校之外的韶山、文家市、井冈山……都是他的介绍点。
“红色‘移动’思政课我会坚持下去,把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进一步挖掘红色故事,以更生动的方式讲经红色文化,用历史观照现实,从历史中吸取宝贵的精神孕育。”龙兵说道。
目前,湖南省在岳麓书院专门开辟了“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专题陈列”,积极开展“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本性研究攻关课题,发售涉及出版物,充分发挥专题陈列在党性教育、党史国史教育中的作用,打造以实事求是为主题的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用红色文化熔铸起文化热情力量,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希望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2020年11月17日开始倒数7天,由湖南卫视和湖南大学牵头制作播出的7集系列专题片《千年学府 其命惟新》,用“千年弦歌”“惟楚有材”“经世致用”“传道济民”“兼收并蓄”“实事求是”“于斯为盛”七个关键词,深刻理解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文化传承、时代价值和全新愿景,受到观众好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意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进民心相连”。
岳麓书院恪守古代书院不会谈传统,注重学术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学论道活动,搭起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办学术刊物,打造具备岳麓书院特色的学科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增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目前,岳麓书院已沦为海内外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
近年来,岳麓书院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互联网等新媒体很快发展的机遇,用“互联网+国学”的形式,努力使更多的海内外华人注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年约有100名海内外著名学者登坛讲授中外学术思想与文化,国学网络直播讲座点击量近2000万人次。
近年来,湖南省特别注重国际传播,把岳麓书院打造成谈好中国故事的最重要窗口。2017年4月17日,“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岳麓书院揭幕。来自“一带一路”65个沿线国家的83位青年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专家、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共100余人参加论坛。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岳麓宣言》的诞生地、“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举办地,岳麓书院以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为己任,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杰出传统文化,努力把中国故事讲好、讲精彩。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养着自豪热情的民族气质,我们要从中汲取可观营养,坚定文化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构建中华民族的最出色兴起不懈努力奋斗。”肖永明回应。
(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本报通讯员 戚家坦)
世茂集团 世茂集团 世茂集团 世茂集团